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微信订阅号【风湿园】专栏鼎豪投资,逢周五推送!本栏文章由医院风湿病科专家名医亲自撰文或指导写作,内容涵盖风湿病研究最新进展、群众关心的风湿病热点问题、风湿病患者的日常调护等方面,实用、权威!敬请关注!
久咳不愈,
当心是风湿病惹的祸
医学指导:风湿病科主任 林昌松教授
文/风湿病科 梁远彤医师
赖叔是我院风湿病科一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,近2年出现久咳不愈、活动后气短,关节肿痛也加重了,经检查,被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纤维化。对此,医师制定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,赖叔的咳嗽和关节肿痛都得到了改善。
久咳不愈,当心是风湿病惹的祸!
久咳不愈,部分患者表现为干咳,部分患者表现为咳清稀泡沫痰,甚至部分患者伴活动后气喘,经高分辨率胸部CT检查,被诊断为间质性肺疾病。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因复杂多样,比如长期接触粉尘、药物副作用、病原体感染等,尤其是新冠后肺间质纤维化的诊出率有所提升。而结缔组织病,比如类风湿关节炎、系统性红斑狼疮、干燥综合征、皮肌炎、系统性硬化症等等,也会导致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生。合并肺损害,往往提示风湿病的预后不良。
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,需要完善什么检查?
除了评估风湿病的检验、检查外,风湿科、呼吸科医生还会建议患者完善肺功能检查、高分辨率胸部CT、动脉血气检验、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。高分辨率CT(HRCT)是目前评估间质性肺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方法,而且不同的结缔组织病导致的间质性肺疾病表现也各不相同,HRCT能更好区分,有助于医生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。
当合并感染时,医生通常会建议完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,从肺泡灌洗液中寻找病原体,并冲洗出痰液栓,更好地进行针对性治疗。
中西医结合诊治,减毒增效
中医认为,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归属“肺痹”、“肺痿”范畴,通常认为与肺、脾、肾等脏腑失调相关,《金匮要略》《伤寒论》中的许多方剂至今仍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。
如急性期:小青龙汤(寒饮郁肺)或小陷胸汤(痰热结胸);慢性期:麦门冬汤(气阴两虚);终末期(肺肾两虚):肾气丸合生脉饮鼎豪投资。同时配合激素、免疫抑制剂和氧疗等。
中药不仅可直接改善肺部症状,还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西药的副作用,同时增强其疗效。糖皮质激素的长期使用,会带来骨质疏松、股骨头坏死、机会性感染、消化道溃疡、库欣综合征等一系列风险。而中药有助于人体的免疫调节,能从一定程度上减少糖皮质激素的使用,减少其风险。中药还能减轻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导致的胃肠道反应,脾胃乃后天之本,也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,改善病情预后。
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日常调摄
首先,针对风湿病原发病的疾病活动度监测是极为重要的。一般来说,在确诊后的第1个月内要进行首次随访,全面评估病情和治疗效果,以便风湿科、呼吸科医生随时调整治疗方案。后续如果病情稳定,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建议每3-6个月复查一次,若不遵医嘱服药和复查,有可能会导致疾病复发或加重。如果出现新发症状,如咳嗽、呼吸困难症状加重,或者出现发热、咳脓痰等症状,应当及时就医。
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风湿病、肺病的康复也至关重要。饮食方面,应遵循营养均衡的原则,可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,帮助维持肺部的正常功能,同时,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,如瘦肉、鱼类、豆类等,有助于维持肌肉骨骼健康,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支持。还可食用百合银耳羹滋阴,梨藕汁润肺;忌辛辣、煎炸、刺激食物。
情志也是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之一。陈纪藩教授指出,思伤脾、悲伤肺、恐伤肾,不健康的情绪状态不利于疾病康复,故对于患者来说,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样十分重要,可以通过听音乐、阅读、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,放松心情。
适度的运动锻炼也有助于风湿病及肺功能康复,但要避免过度劳累。如散步、太极拳、八段锦等有氧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,建议根据自身情况,每周进行3-5次运动,每次运动30-60分钟,以微微出汗、运动完能说话而不大喘气为度。运动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,运动过程中如果出现呼吸困难、胸痛等不适症状,应立即停止运动,及时就医。
充足的休息也非常关键,要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,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天睡眠7-8小时,避免过度劳累,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,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或从事重体力劳动。
总而言之,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是一大类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,与风湿病病情活动、预后息息相关,积极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、调整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控制症状,减少并发症风险,提高生活质量。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朋友有关节痛、肌肉乏力、久咳不愈、气喘等可疑表现,请尽早至风湿科就诊明确诊断,并制定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,尽早康复。
专家简介
林昌松
风湿病科主任兼金匮要略教研室主任
教授,主任中医师鼎豪投资,博士生导师/博士后合作导师
中医经典病房党总支书记
广东省首批医学领军人才
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带头人
杏林名医、新南方优秀教师,首届羊城好医生
兼任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风湿免疫专业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
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“十二五”至“十四五”规划教材、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《金匮要略讲义》第2-4版(人民卫生出版社)主编
教育部、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《金匮要略》负责人
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金匮要略、风湿病重点专科学科专科带头人
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《金匮要略》课程联盟副理事长
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免疫分会副会长
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第四、五届主任委员
广东省中医药康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
从事医疗工作37年
【擅长】运用经方治疗风湿病(类风湿关节炎、强直性脊柱炎、系统性红斑狼疮、痛风、骨关节炎、肌炎/皮肌炎、系统性硬化症、成人斯蒂尔病、银屑病关节炎、系统性血管炎、IgG4相关性疾病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、抗磷脂综合征、复发性多软骨炎、风湿性多肌痛、纤维肌痛综合征、复发性风湿病等)及其他疑难杂病。
【出诊安排】周二、三上午(门诊楼四楼46室或48室),周五和周日上午(门诊南楼四楼名医1室)。
梁远彤
中医师
中医学硕士
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、广东省中医药康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
【擅长】类风湿关节炎、强直性脊柱炎、痛风性关节炎、系统性红斑狼疮、多发性肌炎/皮肌炎、骨关节炎等风湿病的中西医诊治。
【出诊安排】周二下午、周四上午、周五下午、周日上午(门诊楼四楼44、46或48诊室)。
温馨提示
请关注下方“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”或“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” 公众号。关注后进入页面菜单栏“就诊助手”或“门诊服务”,搜索“医生姓名”即可挂号。
执行编辑 | 赖嘉勇、杨燕铭、张晓晓
责编 | 梁幸琳、王爔晨
审核 | 刘苡婷
审定 | 方熙茹 鼎豪投资
蚂蚁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